新闻资讯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来源:爱游戏官网app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9-17 20:18:29

  “核电工程建设的百科全书”“工程技术难题的超级克星”……这些来自业内的赞美说的是同一个人——中建二局台山核电项目总工程师李政。

  今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李政自豪地佩戴上了“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在这一殊荣的背后,是他20多年来在核电土建实施工程技术研发与创新领域的执着与坚守,也代表着一大批核电人为中国核电事业的奉献和付出。

  什么是核电土建工程?说白了,就是给核反应堆盖房子,盖成的房子叫“核岛”。主要是因为这房子是给核反应堆“住”的,所以业内对核岛的技术施工要求颇为严苛。2008年,中建二局承接了集团历史上首个核电站核岛工程——台山核电核岛项目,采用第三代压水堆EPR核电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堆型,也是国内第一座在施EPR核电工程。李政被任命为项目总工程师。

  然而,每一个令人引以为傲的形容词背后,都意味着史无前例的艰辛和挑战,担任这样一个特殊项目的总工程师,李政既觉得光荣,又倍感压力,“我要为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涉及的每一项技术负责,不尽全力怎么行?”

  面对技术国产化、材料本地化、设备自主化、无同类型建造项目参考等巨大挑战,项目成立了以李政为带头人的李政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几乎每天泡在现场,无论刮风下雨、烈日暴晒,李政总是坚持带队检查。项目技术员刘康感慨地说,“李政是把自己的根扎在了台山核电,他每天不是在试验室就是在施工现场,或者在通往两者之间的路上。”

  随着项目推进,技术上的难题也接踵而至。“台山核电的技术攻关不是一个完了接着一个的概念,而是各种技术难题交叉存在。一段时间内,许多问题都摞在一起,需要协同解决,难度可想而知。”李政对记者说。有难题,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要寻求更高明的技术来攻克。面对这些“拦路虎”,李政带领技术团队搞“头脑风暴”、找突破口、完善实施方案,终将那些“拦路虎”变成“纸老虎”。

  这些年来,李政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台山核电核岛工程为载体,脚踏实地自主研发,共开发专利44项,参编行业标准2项,撰写发表各类技术论文60余篇,获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有的技术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有的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直接抢占国际前沿。中国核电土建实施工程技术就这样在一次次实践中发展、突破。

  在核电领域,“安全”是第一要求。为了确认和保证“万无一失”,包括李政在内的核电建设者必须对技术方面的要求精益求精、对核电事业极端负责。这一点,几乎体现在核岛施工建设的每一个细节。

  以台山核电项目弹簧隔振器安装施工为例,弹簧隔振器要安设在厂房的核心部位,在汽机运行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施安装精度很高,来不得半点马虎。李政率领团队夜以继日地推敲安装方案,针对现场真实的情况不断调整。为保障过程中的每一次操作都专业准确,他亲自到现场示范操作,指导工人如何保证隔振器的定位精确。最终,项目隔振器安装和技术方面的要求分毫不差,连业主方的专家都竖起大拇指夸赞。

  “核电站建设的安全性关系重大,若发生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这就给我们的建设施工提出了比一般工程更高的要求:核安全壳要能够抵御大型商用飞机的撞击、核电站厂房要能够抵抗沿海地区夏季频繁的强台风……这些都是核电站建设必须经历的考验,也是对建设者的考验,我们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李政对记者说。

  为了“万无一失”的安全,不但不能松懈,还要敢于担当、勇于创造。这方面,技术突破是李政及其团队为安全护航的“利刃”。

  核岛反应堆厂房内部的堆芯结构是支撑反应堆能承受压力的容器,也是防止核泄漏的第一道屏障。建造好这个容器,普通的混凝土根本没办法满足技术要求,制造特殊混凝土的技术又完全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面对这种局面,李政不服气,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开始了技术攻关的征程。反复检测、选样,不断研制铁矿砂、粉煤灰等材料的配合比……他们查阅国外文献资料近千份,完成测试与数据分析数百次。2013年4月,由李政主导研制的耐高温达上千摄氏度的牺牲混凝土被送至2号核岛反应堆厂房的堆芯内部,标志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牺牲混凝土成功投产,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牺牲混凝土从研发到使用的全套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此项技术的垄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政不仅是台山核电项目首屈一指的科研达人,还是许多青年学生的技术导师。在“传帮带”上投入更多精力,培养更多核电人才,也是李政的重要职责。

  在这方面,李政有一套独特的“教学安排”。他根据青年员工的自身情况设置挑战目标,安排工作时只提供基本数据参数和需要注意的几点,待工作完成后再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带领他们到现场实际观摩,由他们自己思考解决方案,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青年员工主动思考、吸纳新知的动力和能力。此外,李政还定期邀请国内外核电技术专家为员工做培训,同时带领小组成员开展“院企合作”,借助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关院校的科研优势进行重点研发。

  “现代社会越来越讲究团队合作,我们建筑行业更是如此。没有最优秀的个人,只有最卓越的团队。任何一项科研技术创新依靠的都是众人的智慧,我们要让每一个人都优秀起来。”李政说。

  几年来,一个个和李政一样的技术精英正源源不断地从台上核电项目走出,走进田湾核电项目、阳江核电二期项目、红沿河核电二期项目、陆丰核电项目……他们从台山核电站出发,逐步从服务一座核电站的技术精英团队发展裂变为同时服务5座以上核电站的高端技术“尖刀部队”。

  推动团队的进步和年轻人的成长,正是李政心中劳动者价值和光荣的生动体现。“跟着社会的发展,劳动逐渐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这对劳动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后,许多员工对我说‘佩服’‘羡慕’,其实‘劳动模范’人人可为。”李政说,“如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每天都想着再学一点儿、再进步一点儿,日积月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而这个不断学习、慢慢的提升、不断地进步的过程,就是劳动者的价值和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