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面向TOD开发的建筑震振双控技术交流会暨车辆段上盖工程原位动力试验观摩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周福霖,全国工程勘查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丁洁民,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总工程师束伟农,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解琳琳,清华大学教授潘鹏,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安晓文,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周健等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他们不仅在主会场一同探讨了TOD开发的前沿技术,还一同观摩了16号线北安河车辆基地试验。与会者们就TOD开发中的建筑震振双控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先后带来精彩的报告内容。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当下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模式,轨道交通振动问题一直是其建设的难点。多年来,会议主办方之一京投发展已经在振动控制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逐渐掌握了成熟解决方案。其中,建筑震振双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振动控制技术进展的重要成果。该技术是指利用包含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模块的三维隔震(振)支座,实现结构竖向微振动和地震引起的水平震动的双重控制。这项技术对于支持城市TOD开发将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
周福霖院士介绍了震振双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表示研究成果应用之前要经历专家论证和装置性能足尺实验等多个阶段。
束伟农重点介绍了北安河TOD项目总体设计,进行震振双控,建立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得出通过改变布置方式能取得更好的隔振效果的结论。
丁洁民认为,针对震振双控支座的研发逐渐热门,但目前震振双控产品的应用仍然较少,关于振动控制评价方法的改进、震振双控支座的数值模拟、震振双控结构的振(震)动响应控制情况、震振双控设计理论等方面国内外研究尚不全面,仍存在比较大的探索空间。”
潘鹏表示,在北安河车辆段咽喉区进行震振双控试验效果明显,建筑震振双控技术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已初步证明了其在提升建筑隔震性能和舒适度方面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检验试验效果,京投发展组织与会者们观摩了16号线北安河车辆基地试验现场,了解了试验的详细过程和结果。北京地铁16号线北安河车辆基地上盖,共23.94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用于商业、住宅综合体开发。该项目由京投发展组织开展建筑震振双控技术探讨研究工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设计,清华大学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并与震安科技共同研发了新型高性能技术产品。为了展示隔震(振)支座的使用效果,在项目现场开展三维隔震(振)结构水平隔震性能演示和竖向地铁振动隔振性能演示,实现技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通过观摩,大家对车辆段上盖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面的要求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对于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备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为领军企业,京投发展十四年一直专注TOD领域,旗下设立了 TOD 核心研发技术平台, 在减振降噪领域更是掌握了核心技术,取得十多项专利技术。并与行业内各家单位 、科研院校展开合作,专攻振动噪声防治的全流程技术上的支持与服务,通过大量工程测试数据,在振源和受体之间寻找客观规律, 经过团队关键人员十多年轨道物业开发的技术积累, 总结 TOD 领域振动噪声防治经验, 为各项目制定振动噪声系统控制方案,慢慢的变成了了减振降噪领域“尖兵”。
京投发展已经逐渐探索出一套特有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并将其反哺到新项目的创新上。在北熙区,京投发展未来计划打造绿谷人文街区,连接 12 号线 号线东风站两大站点的 TOD 综合体, 将融合艺术 、文化 、设计 、潮流等元素,使得该项目成为一个微缩的城市单元,承载人文与社交的生活场景,不仅方便社区居民,也让人们有机地与整个城市的人们连接在一起。
通过对 TOD 项目开发的不断扩容与全新阐释,京投发展正在探索一条技术傍身加用户主义属性相结合的新型高水平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