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中国“十三五”期间建设的规模最大民用运输机场,也是西部最大的枢纽机场。
·2、该机场是全国第一座一次性建设两座航站楼的机场,航站楼“手拉手”的构型是全国首创,旅客过安检口后到登机口最远直线、两座航站楼之间设有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接入9种交通工具实现了综合交通“无缝换乘”。
·4、全球首个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从地下斜穿航站楼,犹如“巨人脚下踩鸡蛋”。
·6、高速小车行李传输系统首次尝试预分拣行李系统,每件托运行李传送速度最高为7米/秒,能够更高效便捷地传输行李,提升服务水平,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8、在全国率先做全面系统的文化艺术建设规划。航站楼内有十二个具有蜀地特色的庭院、2个迷你博物馆、多个公共空间艺术品。
·10、建设中平整场地耗费9000吨炸药,将370多座山头削峰填谷,挖填土石方量达1.8亿立方米。
·11、应用北斗卫星定位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22平方公里建设现场的可视化管理,是全球最大的机场工程数据化施工现场。建设高峰期每天同时有1.7万人、2300多台机械设备和车辆奋战在一线万米,相当于绕成都三环路一圈;土方开挖160余万立方米,相当于在足球场上堆一座近300米高的大楼;钢筋绑扎11万余吨,相当于“鸟巢”外部钢结构用量的两倍;混凝土浇筑80万余立方米,相当于将平均高度抬高近7米。
·1.数字化施工管理。我们是全国第一家全过程采用数字化施工管理的机场,通过安装数字化监控设备和北斗卫星定位基准站,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可视化和实时监控。
·2.站坪智能灯控系统。我们是全国第一家实现高杆灯监控系统与航班信息系统联动控制的机场,在航班到港前30分钟,系统自动将机位高杆灯的照度调整到适宜的水平,并在航班离港后恢复常态,实现了机坪节能管理。
·5.机电安装模块化装配化预制化施工。我们的航站区综合安装工程采用工厂化模块预制装配化实施工程技术,形成了加工厂集中预制加工、专业运输队伍运输和安装班组现场安装的专业化施工模式,在质量安全进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模块化装配化预制化应用比例在全国同类机场工程建设中处于领先水平。
·6大铁顶板减震基础实施工程技术。作为全世界第一家高速列车不减速通过航站楼的机场,我们采用了隔振器隔振的振动控制方案。在高铁顶板上,我们在航站楼结构与高铁结构连接位置设置了254套隔振器隔振系统,切断震动主要传播途径,极大降低高铁通过航站楼结构时诱发的振动和噪音,减少对上部航站楼结构的影响,大幅度的提升了旅客候机的舒适性。
·7、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我们的航站区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为机场建设中首例全过程全专业深度应用,设计阶段利用BIM进行三维正向航站楼设计,施工阶段利用BIM技术实现施工深化设计,三维管综优化指导现场施工,同时为机场后期运维阶段提供精准可视化信息模型,为智慧机场运维保驾护航。
·8、AOC大屏及坐席管理系统。我们是全国第一家使用三色激光DLP大屏的民航机场,同时本次建设的坐席管理系统也是民航机场顶级规模的网络坐席管理系统。·9、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内的智能安检线,是国内首次采用具有旅客身份识别功能的设备。它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和身份证扫描等方式,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机场的安全性。此外,该机场还实现了远程开包系统,方便旅客流程和业务系统的整合。该系统具备人证比对、远程视频和语音功能,旅客可通过电子签名授权,实现远程开包操作。这一系统提升了天府机场的服务体验,整体提高了机场的便捷性。
国内首次在机场酒店和GTC部署行李托运设备,让旅客可以在酒店自助办理值机和托运,极大地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11、该机场首条具备全自动接机功能的登机桥,代表了目前登机桥智能化的顶配水平。它具备快速、平稳、准确的三大优势。
·13、该机场是国内首个部署自动行李运输车(AGV)的机场。在国内值机岛,AGV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固定输送系统,是天府机场对行李输送的一次创新。
·14、该机场的多媒体平台融合了电视电影、广告、航班信息、时钟和天气等数据。它能够同时为千人提供智慧候机厅,为旅客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15、该机场的客户服务总线是全国首个根据机场业务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定制开发的消息服务总线,为信息系统交互提供稳定可靠、高并发的数据交换平台。
·16、该机场的协同运行可视化系统是全国领先的机场协同运行可视化系统,可通过“一张图”了解机场全景运作状况,为航班运行、机位规划和交通调度等作业场景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
17、该机场的绿色建筑和清洁能源利用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全场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航站楼GTC及工作区主要办公建筑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绿色三星级建筑占全场85%,特种车辆的清洁能源车比例达到行业领先水平。18生态公园及水弹性城市建设,是全球首个利用场内自然水体打造绿色生态公园,为驻场单位和游客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水弹性城市建设的目标。